泥鳅价格:水中的“金条”,养殖户的“笑颜”
你知道吗?有一种鱼,它不仅味道鲜美,营养价值高,还能让养殖户笑得合不拢嘴。它就是泥鳅,一种在水中游弋的“金条”。近年来,泥鳅价格一路飙升,养殖户们纷纷喜笑颜开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泥鳅价格的神秘面纱,探寻其中的奥秘。
一、泥鳅价格飙升,养殖户笑开颜

2025年2月,泥鳅价格从7元/斤飙升至12元/斤,种鳅价格甚至高达13.5元。这一价格涨幅,让不少养殖户赚得盆满钵满。那么,是什么原因导致泥鳅价格飙升呢?
1. 供需关系紧张:2024年末,泥鳅行情稳定,市场陆续走鱼。20头内规格塘口收购价基本都有6.8元,加之2024年苗种、饲料价格均有所降低,养殖成本5元出头,售卖6.8元也有不错的利润。江苏高邮区域2024年泥鳅养殖水面从7000亩减少到5000亩,且该区域养户习惯越冬前将鱼全部出售。东北到天津区域塘口特点为12月份水面全部结冰,11月份该区域泥鳅均需出售完毕。国内几个泥鳅大产区,大鳅十分稀缺,导致泥鳅行情一路向好。
2. 特种水产品行情上升:近期,泥鳅、鲈鱼、黄颡鱼等特种水产品行情均处于上升阶段。春苗投苗在即,即使有客户向高行情品种转养,也不会一窝蜂全部转养泥鳅,还有黄颡鱼、鲈鱼选择。且泥鳅塘口需要布网等基础条件的更新,且泥鳅水花的标粗或许设置了一个壁垒。
3. 养殖成本降低:2024年湖州地区泥鳅料价格对比去年均下降明显,下降幅度可以划到20元/包。市场竞争尤其激烈,对于一些原料采购没有优势、生产成本高的厂家,去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。2025年常州海大泥鳅料在江浙市场再度取得了丰厚的口碑。
二、泥鳅养殖,既要关注行情,更要关注过程

行情再好,也有人亏钱;行情再差,也有人赚钱。相较于行情,搞养殖更需关注养殖过程。毕竟高行情不是每年都有,但是养殖中的过程管理、饲料的选择是每个阶段都需面临的。
1. 养殖规划明确:做好塘口相关准备,清好塘(杂鱼、螺蛳等处理干净)。
2. 肥好水、放好苗:控制苗种投放量,放苗前中后期操作对苗种存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,尤其是开口饵料数量及质量情况,泥鳅水花下塘后48小时存活直接受天然饵料生物数量影响。
3. 投好料,控好水:根据不同时期规格大小,切换使用不同粒径饲料投喂,以主体规格为主,随池塘水质变化灵活调整调水操作,后期勤换水底改。
4. 及时出鱼,控制养殖周期:保持区间饲料最佳生长转化期,降低斤鱼成本(小鳅建议90天,成鳅120天左右)。
5. 提高苗期存活率:中后期无论出小鳅还是成鳅,亩产量均有不错的保障(标准要求存活率小鳅20%,成鳅12%以上)。
三、泥鳅养殖,未来可期

尽管2023年上半年泥鳅养殖水面急剧增加,导致下半年出鱼集中,供大于求,市场短期内消化不了,11月份后行情一度跌入冰点。但时间距今不算长久,教训还在,更多的养户对追行情、换养殖品种也更加理性。
综合来看,今年春苗泥鳅放苗量会小范围内的小规模增加,但不会如同23年上半年那样剧增。整体分析江浙地区面,2025年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泥鳅养殖面积增加。泥鳅养殖群体稳定,也不会大面积缩减。2025年下半年泥鳅行情或许不会有较大的波动。
泥鳅养殖市场前景广阔,只要养殖户们抓住机遇,关注养殖过程,相信泥鳅养殖将成为他们致富的“金钥匙”。